English

古旧书拍卖市场回眸

2000-12-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陆昕 我有话说

古书从“文革”中被废品站以几分钱一斤的价格撮堆收甚至干脆拒收到而今骄傲地躺在豪华大厅里等着槌声敲响卖高价,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分。

首次将古书推向拍卖台的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1995年4月,嘉德推出了首届中国古代善本古籍拍卖会。拍卖会后,成交价之高和成交率之高皆出人意外。比如两册清康熙年殿版开花纸的《周易本义》,80年代末书店标价也不过二三百元,一上拍卖台,竟卖到9千多元的高价,令许多本来对古籍拍卖并不看好的人大跌眼镜。

以收藏经营中国古旧书闻名的中国书店亦当仁不让地赶了来。他们不仅有丰富的货源,也颇具独到的眼光,如1995年9月中,中国书店推出了以旧书、期刊及图片资料为专场的“本世纪稀见书刊资料拍卖会”。拍卖会前,业内人士本有争论,认为本世纪的东西离当今较近,以传统的古书业“贵古贱今”的眼光打量,担心卖不出“善价”(即高价)。其主管者则以为书以珍稀为主,时代近的未必一定不如时代远的。拍卖会后,果然成功,拍卖率以及拍卖价,皆出乎主办者的意料。如底价仅20元的叶浅予绘画的《阿Q正传》1937年东方快报社版,竟卖到近500元。有鲁迅签名赠许寿裳的《苦闷的象征》被人以4000元高价买走,并作为镇库之宝供奉起来。

因此,自1995年后,善本古书,珍稀旧书,罕见资料(如图片、期刊)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全面暴涨。

这样的情形大约持续到1996年后,图书拍卖的价格有些回落。这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买家的成熟。初涉拍卖场,许多买家一是版本知识尚不精熟,而且那时介绍这类知识的书刊也极少。二是经“文革”之后,买者认为这些书已存世无多,如果今天当面错过明天再无见面的可能,因此不惜一切地倾囊相购。但是两年之后,讲版本的书借拍卖搭车,纷纷出笼,同时百姓一见古旧书值钱,又翻箱倒柜各处寻找。这样一来,货源丰富了,买家的版本知识也精熟了,具体反映到拍卖场上,就是买家们心态的成熟,没有那种一开始时不顾一切地冲动,书价在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也就自然了。

1996年后,书刊拍卖出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港台及东南亚买家购买力的衰减。当然,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现象,涉及到拍卖场上的字画、瓷器、珠宝、家具等一切门类,但是这确实使书刊拍卖相对冷落了一段时候。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书业又重新升温,但这不是那种一把火烧起来的升温,而是一种慢慢的、冷静的、成熟的升温。

以今年11月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和中国书店的两场中国古籍善本秋季大拍的成交率和成交价看,嘉德的成交率为51%,成交价为273万;中国书店的成交率为66%,成交价为220万。在艺术品市场刚刚复苏的今天,能取得如此成绩,无疑是不俗的表现。

嘉德善本古籍部负责人拓晓堂先生和中国书店拍卖公司经理彭震尧先生在展望未来时,都认为目前买家的群体已经成熟,对版本有精到的研究,对自己的收藏范围有较严格的确定,对价格也有自己信守的界限。而从征集上来看,则稀见珍贵的书越来越少,而一般的大路货则较多。反映在拍场上,则出现了成交率虽不高而成交价不低的情形。但是随着好书书源的紧张,拍卖会要取得成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两位都表示,他们将全力以赴地拓宽征集渠道,把古书拍卖推向新的台阶。毕竟,这对于抢救、保存古书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